我們的國父孫中山先生曾在清朝末期於香港求學並且秘密地籌劃革命活動。他目的就是推翻滿清,建立共和,為人所敬仰。人人都對他的事蹟感到興趣。位於中環的孫中山紀念館終於在去年12月開幕﹐以紀念孫中山先生誕生一百四十周年,突顯了他與香港的密切關係。
孫中山紀念館的選址是中環半山衛城道7號的甘棠第。甘棠第是怎麼樣的建築?甘棠第是一個很古雅的名字。第,即是府第。意思是貴族官吏的住宅。這個豪宅的主人甘棠又是誰呢?就是何甘棠。他是香港富商何東胞弟。開埠初期的香港禁止華人在半山區居住。作為香港四大家族之首,何氏是第一個被港督及立法局批準在半山區建屋居住的家族。那麼何東先生究竟怎樣成為香港四大家族之首?首先要看看他簡單的生平。
何啟東先生,又名何東,生於1862年,為中英混血兒。父親是英國人何仕文,母親是施氏,廣東寶安縣人。自小受中國文化熏陶,12歲入讀中央書院,即皇仁書院前身。後來,他的胞弟何甘棠與孫中山在中央書院更成為同屆同學。1878年,何啟東先生加入了中國海關內勤部。後來轉投怡和洋行擔任翻譯文員。1882年,擢昇為怡和洋行屬下香港火險公司經理及廣東水險公司經理。1894年,他升任為華總經理。1895年,他在苦力工潮中以商界華人社團的會員出面調停。後來,他開始投資地產。1897年,他已經成為身家超過二百萬的富豪。1906年,何啟東先生向香港總督會同行政局申請獲准在中環半山居住,成為首位在太平山山頂居住的中國藉人仕。他購入半山西摩道一號的住宅,半年後再購入西摩道八號的紅屋。由於他在商場上長袖善舞,他的生意觸及金銀、地產、船運、電燈、電車等行業,在香港早期的經濟中擔任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甘棠第則建於1914年,是當時香港豪宅的典型。整座大樓樓高三層,面積超過550坪,屬於英皇愛德華時期的建築風格。上環街市、香港醫學博物館、半島酒店、香港中區警署都是同類風格的建築物。愛德華時代,始於1901年到1910年為止,建築特色是佈景精緻漂亮,沒有花巧及多餘的玩意和雕飾。
甘棠第一樓和二樓的弧形陽台由希臘式巨柱承托,巴洛克式的花崗石圓柱、紅磚外牆。正門就是大廳,另一端是一個大戲台。大樓有前後樓梯。前梯供何氏家族上落,後梯則予傭人使用,稱為「妹仔樓梯」。木樓梯經過精雕細刻,盡顯優雅和溫暖的感覺。內部裝修瑰麗,玻璃窗色彩斑斕。建築物本身,以至屋內的傢俱陳設如柚木大門、樓梯、著色玻璃等均保留得很好。甘棠第不單在外觀上美輪美奐,也是香港其中一座最早有鋼筋結構,並有供電線路舖設的私人住宅,堪稱香港建築史上的里程碑。其歷史及保存價值早己遠超二級歷史建築。
由於何甘棠喜愛唱大戲,常常邀請粵劇名伶回家唱曲。名伶任劍輝、白雪仙、名丑李海泉曾於甘棠第露台做大戲。當時的李海泉和何甘棠女兒何愛瑜有很多機會見面,日久生情,最後生下了李小龍。十多歲的李小龍曾回到甘棠第探望外公。
1959年,何東家族分家,甘棠第輾轉於售予鄭氏家族。1960年,被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購入,成為教堂及教育文化中心。1985年,該會將在日本的亞洲總部遷居於此。2003年,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去信向屋宇署申請拆卸甘棠第。中西區區議員及居民的強烈反對促使計畫擱置。2004年,香港政府經過磋商,最終以5300萬元向教會購入甘棠第。最後,香港政府把甘棠第改為孫中山紀念館。
(參考:孫中山紀念館、中西區地方掌故、文匯報、成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