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6日 星期六

同治甲戌風災,齊心共建家園

這場風災發生於1874年9月22日至23日,即同治甲戌年農曆八月十二日,颱風威力甚猛,沉船塌屋數以百計,死傷數千人,維多利亞港內十多艘遠洋船隻沉沒,港督的山頂別墅也被吹塌。雖然遇到天災和經濟不景氣,但他仍努力進行基本建設,除了發展道路和土地,他並在海面建了三座燈塔。

當時這個強烈颱風在珠江口附近登陸,先後吹襲香港及澳門,遠至廣州亦受災害。數百隻中國帆船沉沒。澳門則有五千多人死亡,數千隻漁船沉沒,大量樓宇倒塌,損失達二百萬銀圓。珠江口西岸從香山至順德、廣州俱出受颶風及風暴潮襲擊,「圍堤破裂,水高二丈」。

颱風在香港期間,陸上十七名歐洲人死亡,中國人死亡據估計相信最少在二千五百人以上。房屋損壞嚴重,超過一千間房屋被吹到,部份政府建築物包括港督居住之山頂別墅亦損毀。石澳、鶴園、土瓜環、馬頭圍等村落被夷為平地。雖然9月23日上午2至3時為天文低潮,維多利亞港內依然出現風暴潮,海水比正常高潮高出五至六呎,部份地方被水淹,水深四至五呎。部份海傍堤圍被沖走,原來海旁之碼頭貨倉被摧毀。在海上,約二百名歐洲水手及船員死亡,十多艘遠洋船沉沒,數十艘擱淺或損壞。數百隻至千隻中國漁船沉沒,死傷約數千人。

一百多具罹難者骸骨在昂船洲上被發現;由東華醫院與其他罹難者一併合葬雞籠灣墳場,稱為「遭風義塚」。1959年雞籠灣墳場停用,義塚被遷到和合石墳場。

位於香港筲箕灣東大街53號的筲箕灣天后廟也被摧毀,成間塌了下來。光緒二年(1876)重修。廟內嵌有南海人潘藜閣所撰的《天后古廟重修碑記》。潘藜閣曾是李鴻章的幕僚,出任天津知府,京津道台。潘氏子孫-潘讚化曾先後加入東京振武學堂和東京早稻田大學,並加入孫中山的興中會,從事革命事業。


2011年8月5日 星期五

漢華中學

漢華中學創辦於1945年,位於西環青蓮台。由一批大學畢業生立志培育下代,使中國富強而創辦。學校富有較深的國家色彩,並堅持以母語教學,使學生的中文水平頗高。同時也強調「透過學校教育,讓學生對祖國有正確的認識」

初期,學校只有小一至中一,共有學生120名。之後學生不斷增多,到1965年新校舍落成後,更增至1600人。期間,學校相繼成立學生自治會、家長教師聯誼會及校友會,而且從1952年開始更參加香港中學會考,翌年還註冊為非牟利性質的有限公司。

到1968年,學校開辦兩所分校後,使該校發展達至高峰。之後兩所分校於1982年停辦。1986年起,該校便申請轉為津貼中學,至1991年加入港府的「直接資助計劃」,獲得很多資源,使校舍設備有了更大的改善。

資料來源: 梁炳華,<中西區風物志>,增訂版,中西區臨時區議會,1999年7月31日。

2011年8月4日 星期四

旺角出土陶器料晚清痰盂


【明報專訊】古蹟辦人員昨晨再到旺角發現古物的水務署地盤調查,再撿走十多件古物碎片。調查後,當局認為再發現文物機會不高,但仍會密切關注工程進度,並要求工地承辦商若再發現古物,盡快通知古蹟辦。

現場為黑布街與白布街交界的渠務地盤,古蹟辦發言人表示,前日尋獲的陶器是於80厘米下的泥土裏挖出,部分器身有綠釉,經專家鑑定後,確定為清代晚期的家居用品,可能是一個痰盂。古蹟辦已將之收入中央考古收藏室,作將來研究及展覽之用。

昨再撿10多件碎片

昨晨9時許,古蹟辦人員到場後指示地盤抽乾工地積水,在泥堆中陸續撿走10多件碎片,至11時許在場圍起圍板後離開,地盤需等待通知才能復工。地盤管工紀先生表示,該陶器是於上周五下午5時許發現,工人未意識到可能是古物,故只放在路邊。
(wikipedia)

旺角古稱芒角,因為古時此處芒草叢生,而地形像一隻牛角伸入海,故稱為芒角咀,而附近的村落便得名芒角村。旺角女人街曾被發掘出大量東漢、晉朝和唐朝陶器和製陶工具,顯示早於東漢時期,旺角一帶已有人居住。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Victoria_City_and_Kowloon_191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