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5日 星期四
民間習俗-飄色
長洲的搶包山已經被香港政府包裝成現代的旅遊節目-包山嘉年華。它來自一年一度的太平清醮。據說,1894年香港太平山街爆發瘟疫。其後疫情得到控制,政府便定期動員洗太平地。當時太平山街的市民大多祖籍廣東的陸豐海豐,他們認為得到神靈庇祐,便以打醮方式酬謝神恩。由於不獲准許,於是轉移到長洲舉行,並請來太平山街的北帝作帶領。
打醮原本是道教活動,但卻往往加入其他民間風俗與宗教活動。當中的飄色更是歷史悠久。
飄色是個巡遊活動,由小孩被支架撐著,扮演中國歷史人物、經典小說中的人物。廣東廣西一帶的飄色各有不同,有在馬匹上扮演人物的馬色,在水面上扮演人物的水色,而飄色則在空中扮演人物。
飄色的起源有兩個說法。清末說法,飄色巡遊起源於1860年代太平天國起義失敗後,清政府一度禁止粵劇,於是廣東省廣州沙灣的居民便以戲曲人物的造型巡遊而不唱戲,當時又被稱為賽色。
另一個則是明朝流傳說法。其實飄色流傳路線複雜。番禺沙灣飄色來自道光年間番禺員崗的崔氏家族。相傳宋代紹興年間,崔氏家族從江西家鄉帶來了飄色,當時叫做蹺色。珠海乾務飄色則由江西縣令梁國棟在明朝天啟年間回鄉時從江西傳入飄色。番禺潭山村的飄色則由村民在明朝萬曆年間從福建蒲田傳入。中山黃圃飄色則源於明朝洪武年間的木偶藝術,明末清初時期融會了番禺沙灣飄色,發展了自己的特色。
由於香港的飄色由太平山街的陸豐海豐人士所舉行,看來不是從中山番禺等地傳入飄色。反而像從福建蒲田傳入陸豐海豐,再從當地傳入香港。那麼,蒲田與江西的飄色又來自哪裡?尚待考究。
參考網站
包山嘉年華
http://www.lcsd.gov.hk/specials/bun2010/b5/
長洲太平清醮
http://www.cciv.cityu.edu.hk/jiedan/changchau/template.php
沙灣飄色
http://big5.panyu.gov.cn:82/gate/big5/wenhua.panyu.gov.cn/fwzwhyc.asp?classid=316
吳川飄色
http://zjphoto.yinsha.com/file/200704/2007041716032865.htm
番禺潭山村的飄色
http://www.pyb.com.cn/pytanshan/wh.asp-id=3.htm
訂閱:
文章 (Atom)